5月8日,山东省“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年度山东省乡村“好青年”选树名单,共名,济宁有6名入选。
孔聪聪曲阜丑果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家宝济宁市金乡县兴隆镇团委副书记、兴隆村*支部书记助理
卞荣伟微山县两城镇荣伟玩具厂经理
张慧邹城市绿滋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法人
李根济宁市儒源圣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广胜山东周广胜木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山东*事
这家企业处处为残疾人着想
4月21日,是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复工复产后首次发工资的日子,残疾职工狄方由的妻子手里拿着一摞崭新的百元大钞,数了一遍又一遍。一开始,狄方由也没有想到自己能拿六千元的工资。再三确认后,老狄十分激动,不禁想起了往事。想到最难的时候,为一百块钱电费没钱缴费差点离婚。从意外车祸高位截瘫到月入数千元老狄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两年前,一场意外车祸导致高位截瘫。正值中年的他是一家人的顶梁柱,上有父母双亲,下有三个还在上学的孩子,能干点什么增加一点收入呢?坐在轮椅上的老狄天天想这事。一天,他看到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利用无障碍车间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新闻,当即给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李宪庆打电话。得知这家企业就是残疾人的“希望之家“,欢迎每一位残疾人到这个“家”里来。老狄参加工作后,干劲十足,满腔热血。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熟练掌握各个工序,贴标签、吊牌、不干胶、装袋等等。“在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人越来越自信,既结交了朋友,又能为家庭带来收入,觉得自己人生有了价值,感到特别幸福和满足。”老狄说。疫情期间,为努力把对残疾人的影响降到最低,既要尽快复工复产,同时还要保障他们在上班期间疫情防控的安全。复工前,该公司积极了解残疾人生活情况,通过电话沟通,摸清他们每个人的信息,安抚焦虑情绪。家住嘉祥县梁宝寺镇引河村的梅永菊,在接到公司要复工的通知后,高兴得像个孩子。公司专门带着复工材料和防疫物资派车把她接到公司,她积极配合复工前需要填写的材料,做好了一切准备。“公司能复工了我们家的生活就有保障,不然日子就更难了。”梅永菊说。王海年在苏州打工时因意外造成右手残疾,出院后进行多次康复训练,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用左手吃饭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年年初他来到该公司,单手操作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学会了粘毛毛和套翻等多种工序。来公司这几年,每天来的早走的晚,埋头苦干就是他对生活最真实的体现。这次复工又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决定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实现人生价值。建无障碍厂房,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宪庆在一岁时被查出患上小儿麻痹症(骨髓灰质炎),落下了终身残疾。年,身残志坚的他辞去了供销社主管会计的工作,回到竹匠李村,成立了世发竹器加工购销公司。经过4年多的奔波,成为江北最大的竹器市场,吸纳附近农民就业多人。年第一批将企业迁入嘉祥县经济开发区,吸收安置贫困残疾人40名。采取“送货到户到人,加工后公司收回”的措施,专车、专人上门收货、送货,让多个贫困户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公司自年开始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目前已安置残疾人就业45人,先后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人,培训残疾人员工5期、人。为了让残疾人过上和健全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年,在嘉祥县高标准规划建设手套园的时候,他提出建设高标准无障碍厂房的设想。年公司完成了全国首栋多层工业无障碍厂房建设。年,公司以关爱脊髓损伤者的仁爱之心,与嘉祥县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建立起山东省首家济宁肢协嘉祥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为脊髓损伤者提供了一个集治疗、康复、技能培训、就业为一体的服务场所。医院、残疾人组织、企业、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有效桥梁,医院康复治疗相结合,专业指导与伤友互助相结合,就业技能训练与辅助性就业相结合的新型康复就业模式。记者:万德龙
兖州开通首条乡村旅游公交专线
“以前去趟镇上都要借助三轮车,年纪大了不方便,现在有了公交专线,出门窜亲戚很省事。”69岁的李天贺是兖州区小孟镇梁村村民,也是第一位乘坐兖州区小孟镇乡村旅游公交专线首发车的居民,旅游专线的开通,让像他一样的村民不再单纯依赖助力车出行。近日,兖州区小孟镇乡村旅游公交专线启动仪式在首发地小孟镇举行,小孟镇“乡村旅游公交专线”正式开通。“这条线路将与区内3路和7路公交线连接,在小孟镇所有旅游村庄实现珍珠链式贯穿,为偏远村庄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据兖州公交公司副经理朱宁介绍,此次小孟镇乡村旅游公交专线停靠站点共计26个,线路全长20公里,经过小孟镇24个行*村、4个新农村社区,惠及人口2.7万人。兖州区小孟镇有众多的乡村旅游资源,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在兖州区委、区*府的领导下,区交通运输局、小孟镇和兖州公交公司密切配合,多次实地研究线路客流,精心打造了小孟镇乡村旅游公交专线。此次新开通的公交旅游专线,开通初期暂配置6台车辆,分为两班,1班首班发车时间为7时30分,末班车时间为16时整;2班首班发车时间为8时30分,末班为17时整。“乡村旅游公交专线的开通,实现了小孟镇各个美丽乡村景点与景点之间的无缝衔接,促进美丽乡村变景区,为乡村旅游输送大量客源,带动农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进而改善农村面貌,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小孟镇*委书记崔增力告诉记者,沿线赏花、果蔬采摘、休闲娱乐、乡村观光等产业已蒸蒸日上,市民可体验舒适惬意的农耕生活节奏、感受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记者:杨柳通讯员:周明建王东旭王家琦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暖民心
“我身上有病不敢走路,拄着拐能活动活动,以前有个小台阶上下不方便,现在镇残联给我修了无障碍斜坡,进出都自如。”近日,兖州区漕河镇张庄村贫困户张自俊高兴地说,修了这个无障碍灶台后,他自己也能做饭,家里还新添置了浴凳、坐厕椅,生活方便了很多。为有效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家庭生活,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今年3月,兖州区漕河镇因户制宜实施无障碍改造工程,助推残疾人生活“无障碍”。张自俊是张庄村的一名重度残疾人,目前和70多岁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照顾他也有些力不从心。兖州区残联的无障碍改造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张自俊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后王村的孙立房肢体残疾且无儿无女,独自一人生活,漕河镇残联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修建了无障碍斜坡通道,发放轮椅、坐厕椅,这让孙立房非常开心。为全力做好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漕河镇成立无障碍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以村为单位实行分包责任制,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结合全镇残疾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以及个人意愿,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因人而异、因需而异”,“一户一策”地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新建无障碍斜坡、无障碍灶台,安装闪光门铃、坐厕椅,发放拐杖、轮椅、浴凳、助行器、报警电水壶等辅助设施,全力推进贫困户中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截至目前,漕河镇共发放拐杖4副、轮椅24辆、浴凳25个、扶手52个、助行器10辆、坐厕椅24套、盲杖8副、闪光门铃2个、报警电水壶3个,新修建无障碍通道20余户。记者:杨柳通讯员:王海锋高恒金瑞舟
3岁萌娃独自骑车迷失街头
4月28日晚7时40分左右,出门散步的刘先生突然看到一名两三岁的男童独自骑着平衡车在任城大道翠都国际附近的路口来回穿梭。当时马路上过往车辆穿梭不息,孩子甚至不知道躲避红灯,看得他心惊胆战,但却不见孩子身边有大人跟随,感觉情况异常的他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任城区分局特警大队民警荣剑当时正在任城大道区*府附近巡逻,接到报警的他们立即嘱咐刘先生不要走开,帮忙看好孩子,他们马上就到。两分钟后,荣剑带领特警队员赶到现场,发现此时小男孩正瑟瑟发抖。他本能的抱起了孩子,并放到了警车上,耐心地安抚情绪。“通过男童的描述,我们得知他姓孟,但孩子年纪太小,父母的名字说的不清楚,于是我们就想别的办法帮他找家。”荣剑告诉记者,当他向男孩询问其父亲的职业时,男孩说爸爸是打彩票的。在附近小区里的一家彩票店询问时,民警发现店里没有人,只有一名年龄稍大的男童,但对方一眼就认出民警领着的是自己的弟弟。正在外面寻找孩子的孟先生赶回来后激动万分,连连对民警表示感谢。孟先生告诉民警,当日晚饭后,孩子的奶奶出门跳广场舞,小孟孟一声不吭就骑着平衡车去找奶奶。父母都以为是奶奶将孙子带出门了,所以并未在意,直到有邻居告诉他们看到孩子独自离开,这才慌忙出门寻找。民警在此提醒,对于这种低年龄段的幼童一定要用心看管,不能让其离开自己的视线。记者:李胜男通讯员:赵彤
编辑:55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