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罗沙星为日本杏林制药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本品已在日本、瑞士、美国、中国等许多国家上市。主要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消化、泌尿、下呼吸道及皮肤细菌感染。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
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
口服替代输液
无交叉耐药
临床效率高
不良反应小
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氟罗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并对革兰氏阳性菌、分枝杆菌、*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杀灭作用。并且抗菌谱比第三代其它产品更广,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杀菌效果有所增强,除此之外,药物*副作用相比同类产品更低微,药物疗效也明显增强的。
研究对象序贯疗法1、对部分G+菌、G-菌具广谱抗菌活性
2、对G-菌的作用比对G+菌强,尤其对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等的活性优于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3、对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抑制作用也优于环丙沙星。
氟罗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61例效果分析
口服替代输液氟罗沙星口服与静脉滴注治疗泌尿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选病例:共40例,男8例,女32例,年龄20~65岁。其中住院病人32例,门诊病人8例,均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体温升高(37.5℃~39℃)16例,血尿8例。
细菌学检查:取中段尿培养结果均为阳性,检出大肠杆菌30例,金*色葡萄球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沙门氏菌2例。40例病人中的20例于入院后经用庆大霉素,头孢唑啉钠等治疗3天症状未见好转,临床诊断:泌尿道细菌感染(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所有病例均采用纸片法作分离致病菌药敏试验,氟罗沙星对各菌株的敏感率为%。
治疗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20例,给予氟罗沙星胶囊0.4g,qd,po。疗程7天。
B组20例,给予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mL(含氟罗沙星0.4g,葡萄糖5.0g),iv,divp,疗程7天。
结果:A组20例患者中8例用药2天后症状减轻,至第4天症状消失;12例3天后症状减轻,至第5天症状消失。
B组20例病人中10例用药2天后症状减轻,至第5天后症状消失。治疗7天后尿常规检查结果转为正常、尿培养结果转为阴性。
A、B两组痊愈率均为%,细菌清除率两组均为%。我们采用口服疗法治疗泌尿道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时间、消失时间及痊愈率、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与静脉滴注疗法无显著差异。
无交叉耐药性-年环丙沙星对5种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药物的耐药率(%)
实用药物与临床年第16卷第10期
-年左氧氟沙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率(%)
中国药房年第25卷第34期
氟罗沙星以细菌的DNA为作用靶,通过阻碍细菌DNA拓扑异构体酶II发挥作用,使细菌DNA无法形成超螺旋,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导致细菌无法分裂增殖。而其他常见的喹诺酮类是阻碍细菌细菌DNA拓扑异构体酶IV。
正因为作用位点的不同,氟罗沙星与其他同类产品没有交叉耐药,对于其他产品耐药率较高的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临床有效率高氟罗沙星_阿莫西林和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60例疗效观察
研究对象:年11月至年11月在我院就诊患者,选择符合以下条件者:①患者经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HP阳性;②试验前1个月未接受质子泵抑制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铋剂和抗生素的治疗;③自愿受试。
排除:①有严重心、肺、肝、肾脏疾患;②妊娠及哺乳期患者;③对本试验用药过敏者。共入选例,其中男81例,女39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20~62岁;B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1~6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60例)患者口服氟罗沙星mg,1次/d,阿莫西林0mg,2次/d,埃索美拉唑20mg,2次/d,共1周;
B组(60例)患者口服克拉霉素mg,2次/d,甲硝唑mg,2次/d,奥美拉唑20mg,2次/d,共1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了解HP根除情况。
结果:HP根除率:A组和B组分别为91.67%(55/60)、80.00%(48/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罗沙星、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优于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氟罗沙星序贯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1例
序贯疗法是指将抗生素先由静脉连续给药,血药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改为口服给药,以维持必需的血药浓度,而使其疗效与单一输液疗法疗效相同的一种给药方法。为了证实氟罗沙星序贯疗法的疗效,笔者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序贯疗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全部受试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病状、体征及有关的辅助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体温38℃,肺部有弥漫性干湿罗音,X片显示肺部有片状阴影,实验室检查符合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48h内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入选病人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22~70岁;肺炎36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5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9例。
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对老年泌尿系感染的疗效比较
泌尿系统感染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大概为1.6%~41.3%,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而统称为泌尿系感染。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头孢哌酮医院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常用药,为进一步比较它们的疗效差异,我们进行了对比研究。
给药方法及途径
氟罗沙星组患者予氟罗沙星0.4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d;
左氧氟沙星组予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d;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组给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d。
氟罗沙星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
氟罗沙星是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新药,通过抑制细菌旋转酶而起杀菌作用。临床应用具有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及其半衰期长等优点。我们应用氟罗沙星片治疗皮肤细菌感染性疾病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本次试验为开放性试验,不设对照组。每次口服氟罗沙星mg,每12h1次,连服6d,根据病情也可延长至9d。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作细菌培养,并作氟罗沙星药敏试验。同时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实验室和细菌学的改变。
临床疗效:脓疱疮14例,其中痊愈12例(85.7%),显效2例(14.3%),有效率%。疖肿6例、蜂窝织炎4例、毛囊炎2例、包皮龟头炎感染1例、皮肤外伤感染1例均痊愈。丹*2例中痊愈1例,显效1例;皮肤浅表溃疡3例中痊愈2例,显效1例。
细菌阴转率:29例中,培养出28株菌,阳性率为96.5%。治疗后细菌阴转率为%。
不良反应小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临床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氟罗沙星安全性分析及合理用药建议
摘要:目的通过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氟罗沙星不良反应的分析,了解其安全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氟罗沙星为关键词,系统查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检到的病例报告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例氟罗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事件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临床在使用氟罗沙星时,存在很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合理使用氟罗沙星可以降低其风险,提高安全性。
在全部例不良反应病例中,使用注射剂例(98.01%),使用口服剂型27例(1.99%)。
氟罗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性低,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小等特点。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见不良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过敏反应以及胃肠道症状,但这些异常变化均为一过性轻度反应。
用法用量口服,成年人每日2—4粒,分1—2次服,一般疗程7—14天。
“在看”的小可爱永远十八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