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覆盖于全部龟头与尿道外口,如果包皮能向上翻转而漏出龟头则称为包皮过长;
如果包皮外口狭窄口狭小,包皮不能翻转露出全部龟头则称为包茎。
包茎分为先天性(生理性)和后天性(病理性)两种;
由于包皮和龟头之间存在天然的粘连,故大多数新生儿存在生理性包茎,到3岁时,90%的包茎患儿可自愈。婴幼儿期的包茎如无症状可采取观察等待治疗的方法,对于有症状的患儿,可以考虑试行上翻包皮,显露龟头,清除包皮垢。
龟头包皮炎及包皮龟头损伤均可以导致后天性包茎,常有包皮口瘢痕挛缩,导致尿道口狭窄,此类包茎一般不会自愈。
包皮环切的时机较早行包皮环切术可能对预防阴茎癌和降低HIV感染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包皮环切术的时机目前仍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学龄前儿童有包茎、包皮口有纤维狭窄环、反复发作包皮龟头炎者应行包皮环切术。
嵌顿性包皮复位后水肿消退者,可择期行包皮环切术。
反复发作包皮龟头炎需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
对于包皮过长,龟头过于敏感,导致早泄的年轻人,也可行包皮环切术。
包皮过长的分型1.包茎型:用力向上翻包皮,龟头无法外露。
2.狭窄型包皮:上翻的情形下,仍遮盖部分龟头,难以暴露至冠状沟,或暴露龟头后外口嵌顿在冠状沟处致包皮嵌顿。
3.全露型包皮过长:在疲软状态下,龟头被包皮完全包裹,勃起时仍不能露出龟头,但很容易上翻暴露出龟头冠状沟。
包茎的分型1.生理性包茎:新生儿包皮内板和龟头表面有轻度粘连,阻碍包口翻转至冠状沟,这种包茎称为生理性包茎。生后2-3年内,随着上皮粘连被吸收而自然消失。
2.真性包茎指3岁以后包皮仍不能翻转至冠状沟者。
3.继发性包茎包皮过长者由于创伤、反复感染引起包瘢痕形成,造成包皮口狭窄,包皮不能上翻。此外,性器官发育不佳也可引起包茎,其中阴茎短小最易发生。
了解了包皮过长及包茎的基本常识,那为什么要行包皮环切术,有何好处呢,请阅读下一篇文章呦。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