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日积月累话中医病因
TUhjnbcbe - 2021/1/19 18:54:00
治疗皮肤病北京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508755.html

病因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致病因素多种多样,诸如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兽所伤等,均可成为病因而导致发病。然而,在疾病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着的,在某一病理阶段中是结果的,而在另一阶段则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即病理产物可成为病因,又称继发性病因,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即是。此外,医、药失当及先天因素等,也可成为病因。

鉴于病因的多样性,为了说明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古人曾对病因做过分类学方面的研究。如秦国名医医和提出的“六气致病”说,谓“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左传·昭公六年》)。六气以阴阳为纲,而淫生六疾统于阴阳,故“六气致病”说被称为病因理论的创始。《内经》更以阴阳为总纲,对病因进行分类,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将病因与发病部位结合起来,明确分为阴阳两大类,即来自于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多伤人外部肌表的,归属于阳邪;凡饮食不节,居处失宜,起居无常,房事失度,情志过极,多伤人内在脏腑精气的,归属于阴邪。《内经》还提出了病因的“三部”分类法,如《灵枢·百病始生》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东汉张机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相结合,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三因论》则认为疾病的发生,“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了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宋·陈言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学说”,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中指出:“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及至虎狼*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缢溺,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即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三因学说”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侵袭和传变途径。这种将致病因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分类的方法,使中医学病因理论更趋完善,对后世影响很大。现代对病因的分类,基本沿用此法,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以及其他病因四大类。本教材根据病因的来源、形成、发病途径及致病特点的不同,将病因分为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及其他病因七类。

中医公益讲堂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积月累话中医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