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简中医基础10认识中医中医的病因观
TUhjnbcbe - 2020/12/27 12:28:00

大家都知道,通过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细菌、病*对人体而言,是会致病的,属于一种病因,这也是西医最重要的病因概念。

那么在中医眼里,什么是病因?在中医看来,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都可以成为病因,就连人们觉得很稀松平常的天气、情绪、吃饭等等,都有可能成为病因,导致机体出现失衡。

中医的病因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

本期内容:

1.中医的病因观

2.与西医病因的区别

3.中医病因观的两个特点

1.中医的病因观

从中医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可以推出中医的病因观:凡是能影响机体平衡的因素,都可以成为中医学所说的病因。体内的、身外的、自然界的、人为的,只要具备影响机体平衡能力的都是潜在病因。中医把所有的病因统称为邪气。

气候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失常了就可以成为病因,称为六淫。情绪是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一旦失常也会成为病因。吃饭本来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必要手段,但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

所以说,中医的病因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只要能影响到人体平衡的因素都可以成为病因,并非只有可见的实体如细菌、病*才是病因。

2.与西医病因的区别

西医学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很多致病微生物,这些细菌或者病*如果在体内滋生,就会导致疾病,这是西医学提出来的最重要的病因概念。

这一点让很多中医在西医面前丧失了自信,因为中医理论中并没有细菌和病*的概念。当初非典肆虐的时候,很多反中医的人说:“中医连导致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就说能治,这不是骗子吗?”

理解了中医的病因观,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中医治病只看人体平衡情况,根据病人身体失衡情况来治疗,根本不需要知道是什么细菌或病*。”就是前面说的你身上有一亿个细菌,但是你身体没有失衡,就没有疾病。

有害的细菌无法长期生存在一个平衡的机体上,因为平衡的机体不具备它们生存的环境。要么细菌因为机体环境不适合生存自己灭亡了,要么机体在细菌的强大作用下失去平衡。

3.中医病因观的两个特点

(1)中医没有细菌病*的概念,并不是中医不承认细菌病*的存在

虽然后世的中医从业者有很多人不知道细菌病*的存在,但是中医理论的创立者绝对是知道细菌病*的存在的。因为中医的气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形质,现代科学到目前为止都不能检测到,细菌和病*尽管很小,但是已经有形质了。中医的创立者能感知到气的存在,那么对已经形成了形质的细菌和病*肯定能感知得到的。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佛教经典上得到佐证。佛经上说:佛观一滴水,十万八千虫。印度的先哲和中国的先哲在对世界的认识上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佛经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没有一点障碍,所以可以认为创立中医学的先哲对此也有认知。

(2)中医学对病因性质的描述不是根据病因本身的特征,而是根据病因作用机体以后,机体状态失衡的情况

中医对病邪性质的描述实际上是机体失衡的情况,和病邪本身关系并不大。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因素,只要它们导致机体失衡是相同的,就属于同一种病邪。

即使同一种病*,同一时间,感染了不同的人,如果出现不同的失衡情况,病邪的性质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病*,感染了同一个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出现不同的失衡情况,病邪的性质也不同。

比如:伤寒感冒有一个病理阶段称为“入里化热”,如果邪气的性质是它本身所固有的,一个寒邪,怎么可能入里又变成了热邪呢?只能是机体的状态随着疾病的发展发生了改变。

中医这种始终立足在人体自身来认识问题的方法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后面会具体分析。

这里先做个简单介绍,后面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会详细地讲述中医的病因学说,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如何影响机体平衡,导致疾病。学习中医的病因学说,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中医基础10认识中医中医的病因观